王守仁(1472年10月31日—1529年1月9日),汉族,幼名云,字伯安,别号阳明。浙江绍兴府余姚县(今属宁波余姚)人,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,自号阳明子,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,亦称王阳明。
关于《王守仁》的名言
1、人生大病,只是一“傲”字。
2、人性之善,天下无不可化之人。
3、故立志者,为学之心也;为学者,立志之事也。
4、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.如无舵之舟,无衔之马,飘荡奔逸,何所底乎。
5、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。
6、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
7、为学大病在好名。
8、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
9、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。
10、未有知而不行者。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。
11、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;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。
12、天地虽大,但有一念向善,心存良知,虽凡夫俗子,皆可为圣贤。
13、种树者必培其根,种德者必养其心。
14、谦虚其心,宏大其量。
15、千圣皆过影,良知乃吾师。
16、攻吾之短者是吾师。
17、知行合一: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,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。
18、不贵于无过,而贵于能改过。
19、持志如心痛,一心在痛上,岂有功夫说闲话,管闲事。
20、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。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。
21、天下之事,其得之不难,则其失之必易;其积之不久,则其发之必不宏。
22、静处体悟,事上磨炼。
23、此心不动,随机而动。
24、凡学之不勤,必其志未笃也。
25、你未看此花时,此花与汝同归于寂;你来看此花时,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。
26、身之主宰便是心,心之所发便是意,意之本体便是知,意之所在便是物。
27、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
28、谦者众善之基,傲者众恶之魁。
29、山中莫道无供给,明月清风不用钱。
30、心即理也,心外无理,心外无物,心外无事。
31、授书不在徒多.但贵精熟。
32、处朋友,务相下则得,相上则损。
33、汝以不得第为耻,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。
34、心无外物,物以心生。
35、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。
36、一念开明,反身而诚。
37、天理即人欲。
38、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。
39、尽心知性知天,是生知安行事。
40、无事时存养,有事时省察。
41、须从根本求生死,莫向支流辩浊清。
42、君子诲人不倦,而师道必严。
43、良知之外,更无知,致知之外,更无学。
44、克己须要扫除廊清,一毫不存方是。有一毫在,则众恶相引而来。
45、有而未尝有,是真有;无而未尝无,是真无;见而未尝见,是真见。
46、心清意净天堂路,意乱心慌地狱门。
47、天地无人的良知,亦不可以为天地。
48、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知的功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。
49、勿忘勿助,必有事焉。
50、圣人之道,吾性自足。
成就:
1、正德十三年(1518年),王守仁恩威并施,平定为患江西数十年的民变祸乱。
2、正德十四年(1519年),王阳明在鄱阳湖中仿效赤壁之战,平定洪都的宁王朱宸濠之乱。
3、嘉靖七年(1528年),平定西南部的思恩、田州土瑶叛乱和断藤峡盗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