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人简介
孔子(公元前551年9月28日-公元前479年4月11日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鲁国陬邑(今山东曲阜市东南)人。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学派创始人。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,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,在世时已被誉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,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、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。
孔子被誉为“天纵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铎”,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,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、至圣、 至圣先师、万世师表、文宣皇帝、文宣王,是“世界十大文化名人”之首。
相传他有弟子三千,贤弟子七十二人,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。修订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乐》,序《周易》,撰写《春秋》。孔子去世后,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,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《论语》。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,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。
国家“夏商周断代工程”、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”首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李学勤先生指出:孔子不仅开创了儒学,也开创了易学。
儒学的经典包括诗、书、礼、乐、春秋。马王堆帛书易《要》篇说“得一《易》以群毕。”是说六经中,其他五经的精华都囊括在易经的损益之道里了,《易经》为“群经之首”,“大道之源”。
代表作品
《论语》
人物评价
没有
名人名言-句子语录
1、芝兰生于幽林,不以无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。
2、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
——《论语》
3、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
——《论语》
4、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
——《论语》
5、益者三友。友直,友谅,友多闻,益矣。
——《论语》
6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
——《论语》
7、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,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
——《论语》
8、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。
——《论语》
9、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
——《论语》
10、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
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11、不愤不启,不悱不发,举一隅,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
——《论语》
12、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——《论语》
13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
——《论语》
14、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——《论语》
15、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
——《论语》
16、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。
——《论语》
17、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
——《论语》
18、未知生,焉知死?
——《论语》
19、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
——《论语》
20、诗三百篇,一言以蔽之,曰:“思无邪。”
——《论语》
21、言必信,行必果。
——《论语》
22、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。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。可谓好学也已。
——《论语》
23、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
——《论语·卫灵公》
24、与人交,推其长者,讳其短者,故能久也。
25、德不孤,必有邻。
——《论语》
26、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
——《论语》
27、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
——《论语》
28、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
——《中庸》
29、关雎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
——《论语》
30、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文也。
——《论语》
31、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
32、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
——《论语》
33、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。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
——《论语》
34、饭疏食,饮水,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。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——《论语》
35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
——《论语》
36、小不忍,则乱大谋。
——《论语》
37、君子谋道不谋食,忧道不忧贫。
38、朽木,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,不可圬也。于予与何诛?
——《论语》
39、“先行其言,而后从之。”(先做好你想说的,之后再把它说出来。)
——《论语》
40、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
——《论语》
41、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
——《论语》
42、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行。
——《论语·子路》
43、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
——《论语·里仁》
44、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
——《论语》
45、或曰:“以德报怨”。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”
——《论语·宪问》
46、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,而众星共之。
——《论语》
47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
——《论语》
48、不贰过。(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。)
——《论语·雍也》
49、子曰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
——《论语·阳货》
50、“知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”。
——《论语·子罕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