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活工作中,很多人偶尔会与身边人沟通不和谐,有时双方的指责,嘲讽,否定,说教,随意打断,不回应等,更会加深对彼此的伤害。
那些语言暴力使人与人之间距离疏远,变得冷漠。非暴力沟通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沟通方式,拉近彼此的距离。
在《非暴力沟通》这本书里,作者介绍了一种沟通方式,能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,和谐相处。
不带评论的观察
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不带评论的观察,当我们观察我们看到的,听到的,不要夹杂着任何的评论和偏见,是观察事物本身。
比如:“上一次当我提议一项活动时,你说你不想做”这是观察。“你很少配合我”这是评论。
有时我们描述一件事时带有主观色彩,会带入自己的评论,要区分观察和评论。根据观察到的进行客观描述,不带任何评论和偏见。
体会与表达感受
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则是如何表达内心的感受。这一要素需要我们区分感受和想法。
有时候我们不习惯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,我们要区分我们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,还是在表达对自己的想法。
比如“我觉得作为一名歌手,我唱的不够好。”这是在对自己的歌唱水平的一种评价,并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“想到我的唱歌水平,我就感到失望。”这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与他人进一步沟通,我们可以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,有助于化解冲突。从而更好地与他人建立联结。
为自己的感受负责
当我们与他人有矛盾时,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来沟通。
第一种选择是指责自己,认为错误在于自己,例如“这是我的错”,“我应该多关心你一点。”这更多地带给我们的是内疚,痛苦和压抑。
第二种选择是指责对方,认为错误在与对方,例如“都是你的错”,你怎么不多关心我?”这样让对方都感到愤怒。
第三种选择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。
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例如“你这样说我很难过”“我需要得到你的认可和关心。”让对方明白你内心的感受。
第四种选择是关注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。
我们可以表达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和需要。例如“你感到难过,是因为我没有过多关心你吗?”让对方知道你其实在乎他的感受和需要的。
每个人的背景,成长环境,三观,出发点都不尽相同,我们可以多关注自己感受和需要,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对方,为自己的感受负责。
很多沟通中,有时我们在发泄自己的情绪,没有好好地进行沟通。多发表自己的内心真实地感受和需要,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感受和需要,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。
提出自己的请求
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。通过前面的观察,表达感受和需要,可以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请求。
我们需要使用正向,具体的语言,避免使用模糊,抽象的话,提出我们的清晰明确的请求,表达我们请求对方去做什么。
我们需要区分请求与要求,可以向他人表明希望他们出于自愿来回应请求。说明自己提出请求的目的。
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,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沟通。
例如:丈夫总是下班很早却很晚才回家,妻子可以说“我最近看到你总是很晚才回家,我经常等你,还做了你喜欢吃的菜,这让我感到很伤心和难过,我需要你的陪伴,你可以早点回家来陪我吗?”
通过这样的沟通,可以改善我们的沟通方式,建立与自己,与他人的联结方式,从而更好地解决冲突和矛盾。
除了这四个基本要素,我们还需要有同理心,真正地理解他人的感受,在沟通当中,要学会去倾听他人的需求和发现我们自己的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