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们都开始为元宵节的张灯结彩做准备工作了,正月十三也是处于准备元宵节活动的进行中,但是也并不代表正月十三这一天不被重视,正月十三,是我们传统农历节日之一,既是春节的延续,也是元宵节的开始。不过,我们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这一天在狱中写了一首诗,大家一起分享,同时勉励大家,今天祖国的繁盛和谐离不开军人的保家卫国和默默奉献。
《正月十三日》
文天祥 〔宋代〕
去年今日遁崖山,望见龙舟咫尺间。
海上楼台俄已变,河阳车驾不须还。
可怜羝乳烟横塞,空想鹃啼月掩关。
人世流光忽如此,东风吹雪鬓毛班。
山河破碎,此时虽然万家团圆,但是诗人却万念俱灰,以此纪念在中印边界冲突中为国牺牲的4位英雄,缅怀。
言归正传,继续说说正月十三有哪些传统习俗。
【灯头生日】
现代人因为忙活,大多不记得老祖宗的传统习俗了,其实在正月十三这一天有一项很重要的民俗,被称为“灯头生日”。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元宵节前大家都尝试点燃制作好的灯笼。不同地区习俗会有所差异,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,正月十八落灯,有“十三、十四神看灯,十五、十六人看灯,十七、十八鬼看灯”之说,并有“上灯圆子落灯面”之举。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。
【滚龙灯】
这一习俗也是地区性的,一般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,十四日为起灯,十五日为正灯,十六日为圆灯。试灯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把制作好的各式彩灯点亮,非常壮观。
【扎彩灯】
元宵节的闹花灯,一般开始都是从正月十三扎彩灯起。
【吃汤圆】
“上灯圆子落灯面,正月十五过小年。”又一传统习俗。元宵节在南方很受欢迎,所以南方对元宵节很重视,元宵节前的正月十三晚上全家吃汤圆,寓意“圆圆满满”。
【祭祀关公】
前面正月初八的时候,有说到关于祭祀财神爷的时候,有的地区特别是晋商一般把关公奉为财神,这里祭祀关公的目的寓意就不一样了,这里的关公是一种正义的化身。
【杨公祭】
提起杨家将,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,正月十三也是“杨公祭”,相传是老令公杨继业战死的日子。杨业七子六个儿子皆战死沙场。儿时听书顺口溜就是:大郎替了宋王死;二郎替了赵德芳;三郎被马踏泥浆;四郎流落在番邦,五郎出家在五台山;七郎乱箭一命亡;七子只剩一个杨六郎安全返回京师。人们为了纪念保国的忠良,就把正月十三定为“杨公祭”:诸事不宜。人们用各种形式表彰他的功绩,以志纪念。
【做“圣虫”】
“不过十五未出年门。”正月十三,在一些农村有制作“圣虫”的习俗,这一天,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,一起和面、裁剪、雕刻、蒸煮,作春节的最后一“忙”,迎接元宵节,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“圣虫”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。
【放海灯】
不同的地区,习俗也不一样,在海边城市,这一天,沿海地区的渔民会在岸边摆上供品祭拜海神,并制作很多海灯,在漆黑的海面上闪烁,承载着渔民们美好的祝福和企盼,向大海的深处漂去。
【祭海】
农历正月十三,据说是海龙王的生日,所以这一天人们要为龙王举办盛大的祭祀活动。按照传统习俗,供桌上早已摆好了祭品,有猪头、鲤鱼、大馒头等。供桌前,人们焚香化纸,纷纷朝向大海行叩拜礼,震耳的鞭炮声响彻天地,璀璨的烟花更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