程颢简介:
程颢(1032年2月28日—1085年7月9日),男,字伯淳,号明道,世称“明道先生”。出生于武汉市黄陂区、河南府洛阳(今河南洛阳)人。北宋理学家、教育家,理学的奠基者,“洛学”代表人物。
宋仁宗嘉祐二年(1057年)进士,历官鄠县主簿、上元县主簿、泽州晋城令、太子中允、监察御史、监汝州酒税、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。
政治上,反对王安石新政,在学术上,程颢提出“天者理也”和“只心便是天,尽之便知性”的命题,认为“仁者浑然与物同体,义礼知信皆仁也”,识得此理,便须“以诚敬存之”(同上)。倡导“传心”说。承认“天地万物之理,无独必有对”。
宋神宗元丰八年(1085年),宋哲宗即位,召其为宗正丞,未行而病逝,享年五十四岁。
经典名言语录:
1. 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。
2. 古者,自天子达于庶人,必须师友以成其德业。
3. 古之教人,无一物不使之诚心。
4. 富贵不淫贫贱乐,男儿到此是豪雄。
5. 无极而太极。太极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;静而生阴,静极复动。
6. 专欲利己,其害大矣。贪之甚,则昏蔽而忘理义;求之极,则争夺而致怨。
7. 云淡风轻近午天,傍花随柳过前川,时人不识余心乐,将谓偷闲学少年。
8. 富贵不淫贫贱乐,男儿到此是豪雄。
9. 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。中也者,言寂然不动者也,故曰天下之大本。
10. 外物之味,久则可厌;读书之味,愈久愈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