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志始知蓬莱近
无为总觉咫尺远

一个个美丽的传说,那些从宋词里走出来的有名女子

个人觉得,读婉约派诗词,要抓住三点:一是写景;二是写女主;三是写情。在婉约派诗词里,给我们描写了无数的、各种各样的女子,她们或美丽,或才华,或温柔,或善良,或深情,或决裂,不一而足;有名有姓的女主却不多;但这些带着名字的女孩子,出现在诗词里,惊艳了时代。

记得小苹初见,两重心字罗衣。

琵琶弦上说相思。

当时明月在,曾照彩云归。

这是小晏在《临江仙·梦后楼台高锁》里的女主形象。记得与小苹初次相见,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小衣衫。琵琶轻弹委委倾诉相思。当时明月如今犹在,曾照着她彩云般的身影回归。

这个小苹姑娘,词人给了她最好的出场:穿着绣有两重心字的罗衣,是如此的美丽;轻弹琵琶,诉说相思,是如此的多才,如此的多情;作者心中的小苹姑娘,是在明月照耀下的彩云,是那么绚丽,如梦如幻。

小怜初上琵琶,晓来思绕天涯。

不肯画堂朱户,春风自在杨花。

这是宋代词人王安国的一首《清平乐·春晚》,里面的小怜,来源于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冯小怜,她能歌舞,善琵琶;后世以小怜或小莲作为美丽能歌善舞之歌女的代名词。

像北齐后主的淑妃冯小怜,这般美丽的一个歌女,清晨怀抱着琵琶,可她的思绪却飞到了天边。她宁可做春风中自在飞舞的杨花,也不愿过画堂朱户的富贵生活。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,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,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,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千里关山,追寻天涯游子。这里,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,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、英雄末路的悲慨。

池塘水绿风微暖。记得玉真初见面。

重头歌韵响铮琮,入破舞腰红乱旋。
玉钩阑下香阶畔。醉后不知斜日晚。

这是大晏在《木兰花·池塘水绿风微暖》中对玉真的描写。玉真一说来源于唐代的玉真公主,她与当世的大诗人李白、王维都交往颇深;一说是杨贵妃,大诗人白居易《长恨歌》有云:楼阁玲珑五云起,其中绰约多仙子。中有一人字“玉真”,雪肤花貌参差是。

春天的风,带着一丝微微的暖意,吹皱一池碧水;至今记忆犹新,与那玉真仙女头一次见面。歌喉清脆又婉转,韵律往复又回环;舞姿婀娜轻盈,脚踏节拍飞转,红裙飞舞眼缭乱。玉砌的钩兰之下,花丛台阶之畔,醉酒之后,全然不觉夕阳西下,天色近晚。

玉真仙子,婉转婀娜,如同天女下凡;令人陶醉,不知今夕何夕;此景此情,无需话语,一切尽在歌舞之中。

古屋寒窗底。听几片、井桐飞坠。

不恋单衾再三起。有谁知,为萧娘,书一纸。

在《夜游宫·叶下斜阳照水》中,周邦彦为我们描写了谜一样的女子-萧娘。陈旧的小屋里,我卧在寒窗之下,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。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,几次三番起身下床。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,辗转难寐,全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。

萧娘,南北朝时曾以萧娘泛称年轻女子,后世以“萧娘”代指美貌女子。

小晏在《清平乐·莲开欲遍》描写了一个叫“莫愁”的女子:

莫愁家住溪边,
采莲心事年年。
谁管水流花谢,
月明昨夜兰船。

莫愁,古代乐府中的女子名,有两位:一为“洛阳女儿”,一为“石城女子”。后来用来专指美妇、少妇。晏几道在词中描写了一个住在溪边,以采莲为业,虽然年年心事,但周边是碧波涟漪的流水,花开花落,身处月明兰舟的女子。还有这么唯美的画面吗?

黄四娘沽酒当垆,
一片青旗,一曲骊珠。
滴露和云,添花补柳,梳洗工夫。

在《折桂令·黄四娘沽酒当垆》中,元代词人乔吉描述了一个当垆卖酒的黄四娘形象。黄四娘应该是诗圣杜甫诗中的女邻居,后世称为花神、酒神的代名词。

秋娘窗户。梦入阳台雨。

小别殷勤留不住。恨满飞花落絮。

宋代词人孙惟信在《清平乐·秋娘窗户》描写了一个叫秋娘的女子。秋娘的来源,当然是唐代杜秋娘,她因为唱《金缕衣》曲,遂为后世用为爱惜年华的女子。

秋娘爱惜年华,痛恨离别,因此“恨满飞花落絮”。“有花堪折你不折”,却要分别,难道有等到“白了少年头”,只得“无花空折枝”?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生志 » 一个个美丽的传说,那些从宋词里走出来的有名女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