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志始知蓬莱近
无为总觉咫尺远

寻芳草·别恨的意思(寻芳草·别恨原文及全诗翻译)

明末抗清英雄夏完淳,诗歌以慷慨悲壮、清新开朗的独特风格,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,能引起人强烈共鸣。他的诗歌多悲壮、多用典,富于想象,带有浪漫主义色彩。在其中,也有一些委婉的诗词,比起李易安,也不落下风。

这次要说的,《寻芳草·别恨》就是其中的代表作,全诗如下:

寻芳草 别恨

几阵杜鹃啼,却在那,杏花深处。

小禽儿,唤得人归去,唤不得愁归去。

离别又春深,最恨也,多情飞絮。

恨柳丝,系得离愁住,系不得离人住。

开篇就提到了“杜鹃啼”,杜鹃,在古诗词中的意象是,其声衷苦,似“不如归去”,勾人乡思。“小禽儿,唤得人归去”,出门在外的人,听到了“杜鹃啼”,自然就勾起了思乡之情,也就无心在外游玩了,只能回到暂住的地方,所以是“唤得人归去”。但是它“唤不得愁归去”,回到暂住之地,离人也只剩下满腹的“乡愁”,任杜鹃如何啼叫,也不能把“离愁”唤走,这“离愁”永驻在离人的心里。

这还不算,诗人又抓住了离愁别恨的第二个意象,“柳丝”。柳丝的意象,在古诗词中即离愁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《杨柳枝词》中就直言指出这种意象:

人言柳叶似愁眉,更有愁肠似柳丝。

说得很浅显易懂,柳叶似愁眉,柳丝似愁肠。柳丝弯弯曲曲,无以计数,比作愁肠再合适不过。

“恨柳丝,系得离愁住”,说的是,离人看到柳丝,自然想起离愁,所以就是“系得离愁住”。但却“系不得离人住”,因为离人终究是要离开的,看到柳丝,虽然会因其离愁,但还是要离开。

从古到今,诗人们写愁,可谓费尽心思。南唐后主李煜有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,极言愁之多;宋李易安有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,极言愁之沉。

这首词写愁,又换了一个角度:想抛弃愁、归故乡而不得。离人漂泊在外散心,是想暂时解愁,却因“杜鹃啼”而无解,只能回到暂居之地,杜鹃“唤得人归去”,是成功了;但离人更想它“唤得愁归去”,很显然,杜鹃做不到,所以,“唤不得愁归去”。而离人又看到了“柳丝”,让人想到离愁,因此,是柳丝牵牵绊绊,“系得离愁住”;但离人想要它能够系得住人,让人不要离开家乡。很显然,柳丝也做不到,所以是,“系不得离人住”。

这里使用了比喻、拟人和排比等手法,将诗人细腻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,是一首非常婉约的小令,是英雄的情长之作。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生志 » 寻芳草·别恨的意思(寻芳草·别恨原文及全诗翻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