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所表达的情感:是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五言律诗。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(753年)李白在宣城(今属安徽)期间。这首诗是写作者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,极写琴声之入神。但诗中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,而是把重点放在描写听者的感受,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高妙。
文学体裁: 五言律诗
创作年代:唐代
作者: 李白
【原文】:
蜀僧抱绿绮,西下峨眉峰。
为我一挥手,如听万壑松。
客心洗流水,余响入霜钟。
不觉碧山暮,秋云暗几重。
【注释及解释】:
(句一)蜀僧濬:即蜀地的僧人名濬的。有人认为“蜀僧濬”即李白集中《赠宣州灵源寺仲濬公》中的仲濬公。绿绮(qǐ):琴名。晋傅玄《琴赋序》:“楚王有琴曰绕梁,司马相如有绿绮,蔡邕有焦尾,皆名器也。”诗中以绿绮形容蜀僧濬的琴很名贵。峨眉:山名,在四川省峨眉县。
(句二)一:助词,用以加强语气。挥手:这里指弹琴。万壑(hè)松:指万壑松声。这是以万壑松声比喻琴声。琴曲有《风入松》。壑:山谷。这句是说,听了蜀僧濬的琴声好像听到万壑松涛雄风。
(句三)客:诗人自称。流水: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鼓瑟,志在高山,钟子期曰:‘峨峨然若泰山;’志在流水,曰:‘洋洋乎若江河。’子期死,伯牙绝弦,以无知音者。”这句诗中的“流水”,语意双关,既是对僧濬琴声的实指,又暗用了伯牙善弹的典故。余响:指琴的余音。霜钟:指钟声。
(句四)“碧山”句:意思是说,因为听得入神,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。秋云:秋天的云彩。暗几重:意即更加昏暗了,把上句“暮”字意伸足。
【韵译】:
四川僧人抱弹名琴绿绮,他是来自巴蜀的峨嵋峰。
他为我挥手弹奏了名曲,好象听到万壑松涛雄风。
高山流水音调一洗情怀,袅袅余音融入秋天霜钟。
不知不觉青山已披暮色,秋去也似乎暗淡了几重!
【译文】:
蜀僧怀抱着绿绮琴,来自遥远的峨眉山。为我随意挥手一弹,如同听到万壑松声。余音袅袅,汇入霜天钟声,我心清静,如经流水洗过。不知不觉,暮色笼罩青山,秋云黯淡,布满黄昏天空。
【赏析及阅读答案】:
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,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。开头两句:“蜀僧抱绿绮,西下峨眉峰。”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。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,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,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。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诗里。他对故乡一直很怀恋,对于来自故乡的琴师当然也格外感到亲切。所以诗一开头就说明弹琴的人是自己的同乡。“绿绮”本是琴名,汉代司马相如有一张琴,名叫绿绮,这里用来泛指名贵的琴。司马相如是蜀人,这里用“绿绮”更切合蜀地僧人。“蜀僧抱绿绮,西下峨眉峰”,简短的十个字,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,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与敬佩。
全诗一气呵成,弹琴者的身份、来历,演奏的动作、神韵,以及琴声的感人韵律、听者特有的情怀,都生动传神的呈现于纸上。虽然几乎句句都有典故,但都巧妙地被诗人熔铸于现实的情境之中,贴切自然,毫无雕琢痕迹。透过行云流水般的笔触,我们仿佛也现场“聆听”了一场由非凡之人、非凡之琴演奏非凡之曲的“非凡古琴独奏音乐会”,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样,被美妙的琴声洗涤并升华了心智,进入了音乐那物我两忘的美妙境界。
千年之前的这场“独奏会”落幕了,蜀僧濬没为我们留下乐谱,诗人也没为我们附录下曲目,精妙的演出就此成为“绝响” 。尽管美妙的音乐给了诗人无尽的灵感和慰藉,但“曲销诗存”的结局却似乎传达出一个真理:唯有文字,才有穿越时空、永恒不灭的魅力和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