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志始知蓬莱近
无为总觉咫尺远

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翻译和赏析

诗人所表达的情感:是唐代诗人杜甫写的七言古诗。诗人写此诗年已55岁,饱经忧患,滞留异乡,自有不胜今昔兴衰之感。诗中这是一首寄赠诗,表达对韩注的情感并展现对韩注归隐的隐晦惋惜之情。全诗具有浪漫主义色彩,不同于杜诗一贯的写实风格。

文学体裁: 七言古诗
创作年代:唐代
作者: 杜甫

 

【原文】:

昔有佳人公孙氏,一舞剑器动四方。

观者如山色沮丧,天地为之久低昂。

霍如羿射九日落,矫如群帝骖龙翔。

来如雷霆收震怒,罢如江海凝清光。

绛唇珠袖两寂寞,晚有弟子传芬芳。

临颍美人在白帝,妙舞此曲神扬扬。

与余问答既有以,感时抚事增惋伤。

先帝侍女八千人,公孙剑器初第一。

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鸿洞昏王室。

梨园子弟散如烟,女乐余姿映寒日。

金粟堆前木已拱,瞿塘石城草萧瑟。

玳筵急管曲复终,乐极哀来月东出。

老夫不知其所往,足茧荒山转愁疾。

【注释及解释】:

(句一)公孙:唐玄宗时的舞蹈家。弟子:指李十二娘。剑器:指唐代流行的武舞,舞者为戎装女子。剑器浑脱:《浑脱》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武舞,把《剑器》和《浑脱》综合起来,成为一种新的舞蹈。

(句二)官者:观看的人。

(句三)骖(cān):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。

(句四) 海凝清光: 海凝聚的波光。

(句五) 绛:艳红色。

(句六) “临颍”句: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,在白帝城表演,她和此曲起舞,精妙无比神采飞扬。

(句七) “与余”句: 她和我谈论好久,关于剑舞的来由,我忆昔抚今,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。

(句八) 初:只有。

(句九) 昏王室:指朝政昏暗无常。

(句十) “梨园”句: 那些梨园子弟,一个个地烟消云散,只留李氏的舞姿,掩映冬日的寒光。

(句十一)瞿(qú)唐:即瞿塘峡。

(句十二)玳(dài )筵:玳瑁筵。

(句十三) 足茧:指行路远,脚已磨出茧。

 

【韵译】:

从前有个漂亮女人,名叫公孙大娘,每当她跳起剑舞来,就要轰动四方。

观看人群多如山,心惊魄动脸变色,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,起伏震荡。

剑光璀灿夺目,有如后羿射落九日, 舞姿矫健敏捷,恰似天神驾龙飞翔。

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,令人屏息,收舞时平静,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。

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,都已逝去,到了晚年,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。

临颍美人李十二娘,在白帝城表演,她和此曲起舞,精妙无比神采飞扬。

她和我谈论好久,关于剑舞的来由,我忆昔抚今,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。

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,约有八千人,剑器舞姿数第一的,只有公孙大娘。

五十年的光阴,真好比翻一下手掌,连年战乱烽烟弥漫,朝政昏暗无常。

那些梨园子弟,一个个地烟消云散,只留李氏的舞姿,掩映冬日的寒光。

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,已经合抱,瞿塘峡白帝城一带,秋草萧瑟荒凉。

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,又一曲终了,明月初出乐极生悲,我心中惶惶的。

我这老夫,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, 荒山里迈步艰难,越走就越觉凄伤。

 

【译文】:

我的心啊悒郁不悦,不由得思念起岳阳——你所在的地方,想要腾身飞去啊,无奈我辗转在病床。远隔着澄碧清澈的秋水,我怀念的人啊品貌端庄,洞庭洪波为你洗去脚上的尘土,宇宙八荒在你眼前铺展:苍穹高邈,鸿雁飞翔,日月皎皎,放射光芒,枫叶已经涂抹成红色,秋天开始降下了寒霜。居住在玉京的天帝们,一齐到北斗星宫会聚,驮着他们飘然而至的,是那吉祥的麒麟和凤凰。绘绣莲花的面面旌旗,在轻烟雾霭中飞扬,这天上的胜景啊,倒映在波光摇曳的潇湘。星宫里的帝君们开怀畅饮,在玉液琼浆中陶醉,随逝的飞仙羽人却缺少了谁,你正遨游在远方。所说你早已退隐山林,追随那仙人赤松子,难道你就是那汉朝的开国元勋,韩国良相得后代张良。从前曾辅佐那刘氏,成就帝业,定都长安,运筹决胜的初衷未改,位高禄厚却让你黯然神伤:国家的兴衰成败,我怎敢不闻不问?只是不愿与腐臭污浊同流,还是退居山林去领受红枫的清香。当年太史公周南留滞的故事,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痛惜,都希望天空出现南极老人之星,让世间一片太平安康。你有着美好的品行和功业,却为何要远隔秋水避世隐居?怎样才能重返朝廷,为君王贡献肝胆,治国安邦。

 

【赏析及阅读答案】:

诗的开头八句是先写公孙大娘的舞蹈:很久以前有一个公孙大娘,她善舞剑器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。人山人海似的观众看她的舞蹈都惊讶失色,整个天地好像也在随着她的剑器舞而起伏低昂,无法恢复平静。

这首七言歌行自始至终并没有离开公孙大娘师徒和剑器舞,但是从全诗那雄浑的气势,从“五十年间似反掌,风尘澒洞昏王室”这样力透纸背的诗史之笔,又感到诗人的确是在通过歌舞的事,反映五十年来兴衰治乱的历史。王嗣总评这首诗说:“此诗见剑器而伤往事,所谓抚事慷慨也。故咏李氏,却思公孙;咏公孙,却思先帝;全是为开元天宝五十年治乱兴衰而发。不然,一舞女耳,何足摇其笔端哉!”(《杜诗祥注》引《杜臆》)这一段评语,分析全诗的层次、中心,说得相当中肯。但是,他说“一舞女耳,何足摇其笔端哉!”并不符合杜甫本来的思想,杜甫是十分重视和热爱艺术的。

这首诗的艺术风格,既有“浏漓顿挫”的气势节奏,又有“豪荡感激”的感人力量,是七言歌行中沉郁悲壮的杰作。开头八句,富丽而不浮艳,铺排而不呆板。“绛唇珠袖”以下,则随意境之开合,思潮之起伏,语言音节也随之顿挫变化。全诗既不失雄浑完整的美,用字造句又有浑括锤炼的功力。篇幅虽然不太长,包容却相当广大。从乐舞之今昔对比中见五十年的兴衰治乱,没有沉郁顿挫的笔力是写不出来的。

 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生志 » 《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》翻译和赏析
分享到: 更多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