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志始知蓬莱近
无为总觉咫尺远

《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》翻译和赏析

诗人所表达的情感: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七言古诗。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,主要描写董大弹奏《胡笳弄》这一历史名曲的情景。将历史背景、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,既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。最后称颂房琯,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。

文学体裁: 七言古诗
创作年代:唐代
作者: 李颀

 

【原文】:

蔡女昔造胡笳声,一弹一十有八拍。

胡人落泪沾边草,汉使断肠对归客。

古戍苍苍烽火寒,大荒沈沈飞雪白。

先拂商弦后角羽,四郊秋叶惊摵摵。

董夫子,通神明,深山窃听来妖精。

言迟更速皆应手,将往复旋如有情。

空山百鸟散还合,万里浮云阴且晴。

嘶酸雏雁失群夜,断绝胡儿恋母声。

川为静其波,鸟亦罢其鸣。

乌孙部落家乡远,逻娑沙尘哀怨生。

幽音变调忽飘洒,长风吹林雨堕瓦。

迸泉飒飒飞木末,野鹿呦呦走堂下。

长安城连东掖垣,凤凰池对青琐门。

高才脱略名与利,日夕望君抱琴至。

 

【注释及解释】:

(句一)蔡女:蔡琰(蔡文姬)。相传蔡琰在匈奴时,感胡笳之音,作琴曲《胡笳十八拍》。有:通“又”。(“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。”《韩非子》)

(句二) 断肠:指悲伤。

(句三)戍:边戍哨所。苍苍:衰老、残破貌。烽火:借代烽火台。荒:边陲、边疆。(“乞赐褒奖,以慰边荒。”《三国志》)沉沉:低沉、阴沉貌。(“念去去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”柳永《雨霖铃》)

(句四)摵摵:落叶之声。

(句五) “董夫子”句:董君妙手拨动琴弦,琴声骤起,好似惊风吹落周围的木叶。

(句六)言:语助词。(“既盟之后,言归于好。”《左传》)更:连词,与、和。(“着尽工夫是化工,不关春雨更春风。”杨万里《春兴》)将:语助词,表示动作、行为的趋向或进行。(“宫使驱将惜不得。”白居易《卖炭翁》)

(句七)且:表选择关系的连词,抑或、或者。(“是且非邪。”韩愈《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》)

(句八)酸:悲痛、悲伤。(“日磾观状,益增酸哽。”朱敬范《朱岱林墓志铭》)断绝:不连贯,时断时续。

(句九) “川为”句: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,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。

(句十)乌孙:汉代西域国名。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。逻娑:唐时吐蕃首府,即今西藏拉萨。唐文成公主、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。

(句十一)“幽音”句: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,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。

(句十二)迸泉:喷涌出的泉水。飒飒:飞舞貌。(“飒沓矜。”鲍昭《飞鹤赋》)木末:树梢。(“好花生木末,衰蕙愁空园。”李贺《十二月乐辞·七月》)呦呦:鹿鸣声。

(句十三)东掖:指门下省。门下省为左掖,在东。凤凰池:中书省。(“中书监令掌赞诏令。。。多承宠任,是以人因其位,谓之“凤凰池”焉。”杜佑《通典》)青琐门:汉时宫门,这里指唐宫门。

(句十四)高才:指房琯。脱略:轻慢,不在意。

 

【韵译】:

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,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。

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,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。

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,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。

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,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。

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,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。

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,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。

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,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。

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,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。

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,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。

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,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。

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,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。

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,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。

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,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。

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,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。

 

【译文】:

七日蔡琰精通音律,番笳调谱成了凄凉幽婉的《胡笳十八拍》琴曲。胡人听后涕泪横流,泪水浸湿了身边的野草,汉使看着归来的文姬,悲切得寸断肝肠。古老苍茫的边塞边城,熊熊的烽火也透着胡地的寒气。荒漠阴沉悲凉,大风起处飞雪狂舞。董君妙手拨动琴弦,琴声骤起,好似惊风吹落周围的木叶。他美妙的琴声,神灵为之感动,藏于深山的妖魔鬼怪也飘忽而至静静偷听。急弹慢奏,抑扬顿挫,皆能得心应手。胸中流淌的洋溢激情,凝聚在手指往复回旋之间。百鸟散尽的空山,琴声又把鸟儿召回,乌云笼罩的原野,琴声把乌云驱散云开见日。沙哑的琴声,像雏雁离群在漫漫的黑夜,心酸地哀鸣,像胡儿恋母,断断续续的哭泣。山川江河为之静寂,百鸟为之不再歌唱。琴声幽咽,唱出了乌孙公主思乡,文成公主远嫁的哀怨之情。琴声弹奏得深沉、凄婉,忽然变调就轻盈飘洒起来。如长风吹林,林涛怒吼,像急雨打屋,滴答清脆。时而如泉水喷射树梢飒飒地响,时而向野鹿在堂前呦呦鸣叫。长安城中,房给事的官署在宫廷东面,与天子的宫门相对。房公才高位重轻薄名利,但却赏识董君的琴艺,入夜只盼董君抱琴而至,为之奏上一曲以度良宵。

 

【赏析及阅读答案】:

诗开首不提“董大”而说“蔡女”,起势突兀。蔡女指东汉末年的蔡琰(文姬),文姬归汉时,感笳之音,翻笳调入琴曲,作《胡笳十八拍》(拍,等于段)。三、四两句,是说文姬操琴时,胡人、汉使悲切断肠的场面,反衬琴曲的感人魅力。五、六两句反补一笔,写出文姬操琴时荒凉凄寂的环境,苍苍古戍、沉沉大荒、烽火、白雪,交织成一片黯淡悲凉的气氛,使人越发感到乐声的哀婉动人。以上六句为第一段,诗人对“胡笳声”的来由和艺术效果作了十分生动的描述,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幽邃的艺术境界。

董大的指法使人眼花撩乱,那么琴声究竟如何呢?诗人不从正面着手,却以种种形象的描绘,来烘托那凄恻动听的声音。琴声忽纵忽收时,就象空廓的山间,群鸟散而复聚。接着二句,引自然界景物来反衬琴声的巨大魅力。琴声回荡,河水为之滞流,百鸟为之罢鸣,世间万物都为琴声所感动了,这不是“通神明”了吗?其实,川不会真静,鸟不会罢鸣,只是因为琴声迷住了听者,“洋洋乎盈耳哉”,唯有琴声而已。诗人接着指出,董大的弹琴不仅仅是动听而已,他还能完美地传递出琴曲的神韵。

直到“幽音”以下四句,诗人才从正面描写琴声,而且运用了许多形象的比喻。“幽音”是深沉的音,但一经变调,就忽然“飘洒”起来。忽而象“长风吹林”,忽而象雨打屋瓦,忽而象扫过树梢的泉水飒飒而下,忽而象野鹿跑到堂下发出呦呦的鸣声。轻快悠扬,变幻无穷,怎不使听者心醉入迷呢?

这一段,诗人洋洋洒洒,酣畅淋漓,从不同的角度表现董大弹奏《胡笳弄》的情景。由于董大炉火纯青的技艺,蔡女“十八拍”丰富的琴韵得到充分的体现。诗人对董大的赞慕之情,自在不言之中。最后四句,是“兼寄房给事”的。唐朝帝都长安,皇宫面南坐北,禁中左右两掖分别为门下、中书两省。“凤凰池”指的是中书省,青琐门是门下省的阙门。给事中正是门下省之要职。诗没有提人而人在其中,而且暗示其密迩宫庭,官位令人羡艳。最后,诗以赞语作结。房琯不仅才高,而且不重名利,超逸脱略。这样的高人,正日夜盼望着你抱琴而去呢!这里也暗示董庭兰得遇知音,可幸可羡。而李颀对董弹《胡笳弄》的欣赏,以及所作的传神的描摹,自然也非知音莫能为。

 

赞(0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人生志 » 《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》翻译和赏析